哺育母乳心理建設及基本概念
 
從懷孕的那一刻起,女性身體的變化不斷迎接新生命的降臨,生命的喜悅是難以言喻的。直到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,身為母親的使始感已愈來愈強烈。近幾年因母乳推廣普及,大多數的媽媽們都願意嚐試母乳哺育新生兒,但根據統計,剛出生時的母乳哺育為96%,產後第一個月全母乳哺育就剩不到30%
 
 
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?
 
 
因為餵母乳的寶寶和餵配方奶的寶寶在照顧上有很大的不同,要推翻掉以前的經驗值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。
 
 
首先是許多媽媽們在坐月子期間為了方便休息,但因為母奶易於吸收、消化太快,寶寶體力不足,喝母奶耗費掉很大的力氣 (所以才會有『用盡吃奶的力氣這句話』),於是乎寶寶常常一碰到奶奶不到幾分鐘就睡著了,但明明沒喝飽所以馬上又餓醒,餓醒後再餵又睡著了,就這麼來回半小時、一小時,變成不是吃個二分鐘,就是一餵一小時好像還沒喝飽。這時候媽媽產後拖著虛弱的身體,還得應付不斷哭鬧討奶的寶寶,身心不堪負荷的情況下,最後就是舉白旗投降。
 
 
其次的原因是上一代的寶寶幾乎都是瓶餵配方奶長大的,所以婆婆媽媽們大多習慣定時定量餵寶寶,規律的每三~四小時就吃,新生兒一天要睡上16-18小時,變成是吃飽滿足後就睡,睡醒就是在吃,寶寶變的很好帶。
 
 
瓶餵和親餵母奶相較之下,似有天堂與地獄之別,通常這時候婆婆媽媽們捨不得母體與寶寶都如此辛苦,就會希望給予充份的休息,也讓寶寶能「好吃好睡」,於是瓶餵配方、瓶餵母奶此時就會取代親餵。
 
 
這麼說來不親餵,瓶餵母奶或是瓶餵配方奶是否是最好選擇?不!
 
 
其實媽媽乳頭代表的意義不單單是哺育的責任而已,它還肩負安撫給予寶寶安全感的來源。我們先了解「奶嘴的發明」,為的就是取代媽媽乳房的安撫功能,試想一個小寶寶一天吃多久的奶嘴?那麼再來看新生兒一天吃N次似乎就有另一個解答了。
 
 
寶寶在吸吮過程中,大部分的時間是在「練習吸吮和安撫」,並不是真的一定是肚子餓。但大多數的長輩和媽媽自己本身甚至都會以為嬰兒一直吃個不停,就是沒吃飽。於是不斷的質疑、打擊信心。最後就是讓母奶哺育變的困難重重。母乳哺育和瓶餵哺育兩者在照顧上實在有很大的差別!光是要不要讓寶寶吃奶嘴一樣是全然不同的看法,寶寶要怎麼樣才「好帶」變成是首要原則,可換個角度想想,我們生小孩是為了讓寶寶「好帶」而已嗎?如果寶寶喝飽了就不討奶,那用瓶餵寶寶依常理來說是有喝飽,廠商為什麼還要發明奶嘴這東西?
親餵時寶寶感覺的是媽媽的懷抱,肌膚彼此親密接觸的那份安全踏實,它是共同滿足哺育和心靈發展。這也是為什麼瓶餵的孩子感覺上好吃、好睡、好帶,但常會有一些莫名的哭鬧、脹氣、不安等等的問題。
 
 
另外是若單從母乳本身是有活體性的問題,親餵仍是占盡優勢,就跟優酪乳存在活性細胞的意思相同,親餵不需經由外界環境的污染、想喝就喝,出門不用大包小包,也不怕喝不完倒掉,更不用清洗奶瓶又能獲得最佳的營養,一舉數得仍是最好的哺育方式。也因母奶自身活體性的問題,加上許多營養經不當高溫溫熱後,裡面的營養價值就會大大打折。
 
 
其次是,只要寶寶愈早碰到奶瓶,媽媽母乳不足的機會就會無限增加。依手冊上的說法,要能有足夠的奶水,方法就是「不分日夜寶寶想吃就吃,不斷親餵」。可惜的是違反「以往」習慣身體機能,大多數的人是做不到的。我們可以想想為什麼會創造讓新生兒日夜不停喝奶,直到四-六個月後才能慢慢一覺到天亮的設計。其實大多數的母體此時已跟著寶寶轉換成日夜不分了,即使寶寶不在身邊,夜間分泌乳汁卻是到達最顛峰的狀態,漲奶的疼痛讓媽媽無法好好睡,就是為了因應寶寶晚上的需求。再加上若母嬰分離,媽媽自己亦是放心不下,不安的情緒也會讓睡眠品質變差。所以想休息的媽媽們,即使有人幫忙帶新生兒,自己依然會為了不斷漲奶、不安等問題,而無法讓自己擁有好的睡眠品質。
 
 
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新生兒的降臨不天下大亂?接下來我們先說說新手媽媽最先碰到的坐月子問題該如何取捨
 
 
 
 
()如何做好月子與照顧新生兒?
 
 
我們先來了解母奶其實是由母體大腦控制的,在寶寶吸吮時,大腦會主動分泌兩種東西
 
 
1.泌乳激素:
泌乳激素在生產後胎盤脫出就會開始分泌,它肩負的責任是跟著寶寶的食量增減奶量,分泌高峰期往往是在夜間,白天分泌較少。所謂母奶能愈餵愈多,也是這麼來的。所以只要媽媽戒掉寶寶夜奶的情況,改為白天餵食為主時,和泌乳激素的釋放時間恰巧相反,也因此母奶不足的問題很容易發生。
 
 
2. 素:
催乳素是一種蛋白質激素,主要作用是促進乳腺發育生長,並刺激維持泌乳,所以當奶水不足時吃一些發奶食物可以影響奶量,主要也是因為提供了優質的蛋白質激素分泌。當寶寶吸吮時,大腦會不斷分泌催乳素,主要是因為寶寶含住乳房時刺激媽媽的乳頭,讓大腦主動告知寶寶還沒吃飽,所以頻頻引發奶陣。(瓶餵媽媽們在母奶不足時,最好能學會如何刺激奶陣)
 
 
由這部分我們能知道,泌乳激素是供應「量」的問題,愈餵會愈多。而催乳素是能「接受刺激+營養」而產生,共同點都是寶寶吸吮,自然能源源不絕。也因此當寶寶在身邊,母愛就會無限釋放,常常是媽媽一聽到寶寶哭鬧的聲音母乳就可以持續分泌,但這樣要怎麼做好月子?其實坐月子和照顧新生兒是能共同達到雙贏的。
 
 
1.學習怎麼躺餵以及正確餵奶:
不正確的餵奶,是很容易讓媽媽乳頭受傷,這部分很難用文字解釋,建議媽媽們在生產住院期間,請護士親自指導,建立好正確的餵奶姿勢後再來才能真的「輕鬆哺育」。
親餵的方式中,最能讓母體和寶寶都能放鬆的姿勢就是躺餵,媽媽能先選個小枕頭,放到腿部用雙腿夾著,藉此能放鬆腰部壓力。寶寶則是不需要枕頭,母嬰的姿勢採用面對面側睡的方式,寶寶的高度定在可以和胸部的地方即可。
 
 
2.跟著寶寶的作息-想吃就吃、想睡就睡:
大多數的媽媽們在坐月子和照顧新生兒之間不斷拔河著,因為媽媽們自己調整不過來,想讓自己像以往只睡晚上,其實是該跟著寶寶的作息,寶寶睡了,媽媽就跟著睡。新生兒一天平均睡眠是16個小時,醒著的時間不是在喝奶奶就是發呆、小玩,哭的時間其實很有限。媽媽如果能跟著新生兒作息,應當也能好好休息了的。別想還要忙東忙西,坐月子期間要的就是充份的休息,一輩子能吃飽睡、睡飽吃的幸福時刻就只有這時刻,別再讓自己東忙、西忙了,只需要忙著睡覺、吃飽、餵寶寶即可。
 
 
3.注意事項:
晚上母嬰同睡請記得注意寶寶的呼吸問題,也別讓寶寶睡在父母的中間,雖然大多數媽媽的警覺性比爸爸好很多,但問題常常發生原因,單純只是個「意外」罷了。
 
 
結語:初期因為抓不住新生兒食物的關係,前三個月常常媽媽會漲奶的很不舒服,但寶寶又常一喝就睡著,讓許多媽媽們很為難到底該不該擠出來,其實奶量之後就會因適應寶寶的需求而到達平衡,前三個月常會有過多、或不足的情況產生。
 
 
個人建議是全職媽媽們可以讓供需達成平衡即可,並不需要再漲奶時多擠。但職業婦女可以先製造一點便當冷凍,以方便工作後的需求。因為親餵和瓶餵在量是有差別的。親餵因為喝的較慢,所以大腦能適時通知說已足夠的消息,但瓶餵並不是,這點就跟吃飯速度太快,無形中會吃下更多東西的意思是一樣的。所以當職業婦女得用瓶餵模式時,奶量容易比寶寶需求來的少一點。但媽媽們只要學會怎麼刺激奶陣,這個問題自然能迎刃而解的。
 
 
()如何做到全母奶?
從上述基本原則延伸下,了解母奶是由大腦控制後,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---『母嬰分離是造成哺育失敗的殺手之一』。由於全職的媽媽24小時照護寶寶,時時刻刻大腦可以告知需求進而分泌,當分離時需求降低,就容易減少母乳的分泌,所以全職媽媽要達成全母奶的機會是高於職業婦女。全職媽媽只要忘了奶瓶的存在,全親餵的情況下要達成全母奶的機會是比較高的。但職業婦女就真的辦不到嗎?其實也是有方法可變通。只要先設定好基本原則,就能在母奶之路能不這麼跌跌撞撞的。
 
 
一般而言,瓶餵通常較適用於職業婦女,在產假56天期間,前45天仍以親餵為主,餘11天再進行瓶餵訓練,嬰兒若太早接觸奶瓶(尤其是前三個禮拜),這時若採用親餵很容易會造成乳頭混沌的情況,加上親餵時需要耗費太大力量,相對之下瓶餵既輕鬆又能喝飽。寶寶漸漸就會放棄親餵的需求,這時候媽媽的奶奶就會從哺育的責任慢慢轉變成安撫奶嘴的功效,然而母乳要能源源不絕靠的就是寶寶的吸吮刺激,一個不愛親餵的寶寶很容易影響母體製造需求,最後很可能會導致母奶不足的窘境。
 
 
所以職業婦女除了在產假期間前期該不分日夜全親餵衝奶量,最好是能全忘了奶瓶的存在,接著只要在回到工作崗位前,學習擠奶的技巧,說明如下:
 
1.定時擠奶
最好設定每3~4小時擠一次,每次約20分鐘。比如早上6點親餵完後,10點擠一次,接著1330擠一次,下班前530再擠一次。回家後全親餵,最好建立一個觀念『親餵﹥手擠﹥擠奶器』。
 
 
2.擠奶的工具選擇
(1)手擠:
學會手擠奶是瓶餵需求中最重要的原則,可以在準備擠之前先十分鐘先喝杯溫度偏高一點的溫水,接著洗淨雙手邊按摩邊擠奶,大拇指在上、餘四指在下,形成一個C型的姿勢,接著手往內壓推擠乳汁噴出,記得不是移動手的位置去磨擦皮膚,而是停在地來的位置由內向外,也不是用力擠乳頭,而是乳房、乳暈前幾次請用各種角度試擠看看,慢慢就能找出自己最能擠出奶水的位置。
(註:可以自行到國民健康局-母乳協會尋求影片參考,會比較能了解。)
 
(2)擠奶器:
一般分手動、電動。其中又分為單邊和雙邊。
而電動又細分為電磁和插電,一般而言,電磁類的擠奶器馬力比較不足,再加上沒電就不會動了……通常適用於出遊時使用。若是上班固定地方來看,是比較適合插電用的雙邊電動擠奶器,而雙邊電動更能達成真空吸吮,是比較能將乳汁吸較乾淨,但相對價值較昂貴,可以把擠奶的時間控制在15-20分鐘內。而手動擠奶器在時間上較長,當然也比較辛苦一點~只是有的工作場合和每個媽媽的需求不同,適合什麼仍是因人而異。
 
(註:但善用擠奶器的媽媽們得注意,使用完擠奶器後得再用五分鐘時間手擠,把剩餘的乳汁再擠出來。因為擠奶器只能貼住部分乳房,所以只能吸到前奶,後奶的部分得靠手擠才能排出,盡可能讓乳汁排放完全,才能讓大腦繼續分泌足夠的乳汁。否則很有可能已經定時擠奶,仍舊會陷入愈擠愈少窘境的。)
 
 
個人經驗分享:
我本身有一個手動擠奶器和雙邊電動擠奶器,後來深深感覺-當奶陣來時,是一次兩邊乳房一起,單邊擠奶器只能擠出一邊其實是很可惜的事。再加上電動是要雙邊才能真空吸引,讓奶水能吸的比較乾淨。所以個人還是建議職業婦女選擇電動雙邊擠奶器比較符合需求的,另外附帶說明,奶水其實是無法真的排空的,但若「裡面的空間比較大,再製造的速度是比較快的!」所以媽媽們最好能盡量擠乾淨,以便分泌更充足的乳汁。
 
 
3.奶水不足時怎麼辦:無法依賴泌乳激素時,我們能借用催乳素增加母奶的方式
(1)飲食方面:
每天喝超過2000CC的水份
避免食用較偏冷的食物和可能退奶的食物
多喝魚湯,青木瓜燉魚湯效果會比較好。
參考泌乳食譜。(有需要的人請留下聯絡資料)
④啤酒酵母:製造方式請另行搜尋。
黑豆水:製造方式請另行搜尋。
大豆卵鱗脂:用在乳房阻塞時。
⑦葫蘆芭豆:國外的泌乳產品,適用於前三個月較有效果。在網路上有賣葫蘆巴豆芽,可供炒菜用。其他得到有機專賣店找進口葫蘆芭豆粉(但很難吃)另健安喜有葫蘆芭豆膠囊,但因為台灣民俗風情習慣用喝到飽、吃到撐的模式增加乳汁,所以在國內並不盛行,所以在台灣非常難買到。
⑧泌乳茶:草本茶種,一天至少泡三次。
⑨喜寶:一天二-三次,據說96%能增加乳汁,但我個人實驗效果沒很明顯
 
 
(2)建立規則的作息與適量的運動:
壓力會造成母乳分泌不足的情況。所以還是得適時的放鬆與休息,才能有益身心。若是媽媽自身心情不好,可是會影響母乳營養價值的。
 
 
(3)增加乳汁的秘訣:倘若上述的方式都試過了,接著來談進階版
視覺刺激:擠奶時放上寶寶照片,促使大腦下達分泌奶汁的指令。
聽覺刺激:先預錄幾段寶寶哭聲,在擠奶時播放。
想像刺激:擠奶前放空自己,接著想像寶寶在吸吮的感覺。
奶陣刺激:
A:擠完奶後,在等待下一次奶陣期間,先用手或是其他(衛生紙、棉花棒刺激乳頭,接著想像寶寶在吸吮的樣子,等乳頭變堅挺或是感覺到奶陣快來時,馬上擠奶,每次擠奶請刺激幾次,大部分都能提高奶量。)
B:適用於寶寶在吸吮時,當寶寶吸一邊的奶,另一邊藉著寶寶吸吮刺激引發奶陣,用手擠的方式擠出。
擠:擠完奶後休息十分鐘,接著再擠十分鐘。
夜間擠奶:夜間是乳汁分泌的高峰期,晚上多擠是白天多擠來的有效的。倘若寶寶已能睡過夜,乳汁已下達晚上不需要分泌太多,奶量自然就會變少。
 
 
個人經驗分享:
最有用的方式是奶陣刺激,飲食感覺上只能「暫時有效」。再加上吃個不停很容易胖,所以我個人是以奶陣刺激法為主。而夜間擠奶因為是職業婦女的關係,沒有體力實驗,但理論上是沒有錯的。
 
 
其他注意事項:
瓶餵很容易會有過度餵食的可能,因為喝的速度快,以致大腦還沒來的及通知自己已經吃飽的訊息,導致過度食用造成肥胖的機會增加。或許有人覺得小時候胖不是胖,然而據研究若寶寶很小時就懂得用吃飽來滿足自己,長大後也會繼續採用這種滿足的方式來稿賞自我,以致於在未來過重的機率高達1/3
 
 
 
()親餵的要點:
1.先準備好2-4件的哺乳內衣,以能直接取下罩杯的為佳,在親餵時另一邊沒使用的乳頭會因為寶寶吸吮刺激而開始滴個不停。所以新手媽媽們在躺餵時,可以預先準備溢乳墊或是用乾淨的手帕、毛巾替換,若是平常坐著抱餵也能用另一個儲存瓶接滴落的奶水。
2.接著準備好手帕或是洗乾淨的濕紙巾,沾溫熱水後擦拭乳房。
3.讓寶寶輪流吸吮雙邊乳頭,10-15分鐘後替換,讓另一邊的乳頭可以稍作休息,以降低受傷的機率。
4.若乳頭因不斷刺激而破皮受傷,可以用幾滴母奶擦受傷的地方,因為母奶本身修復的成效很好,約莫一二天就能恢復以往。
 
 
 
()瓶餵的要點:
1.溫母奶:
準備一個提把式的保溫杯,接著用40度的水溫倒入保溫杯中,前後需注水三次。第一次把母奶儲存瓶放入約1分鐘後倒出,第二次把母奶儲存瓶輕微搖晃一下,再放入保溫杯中約2分鐘再倒出。第三次同第二次動作即可。
(註:上述是使用玻璃儲存瓶為主,若為塑膠材質則需二倍時間)
2.泡配方奶:先注入70度以上熱水,接著放置適量的匙量,搖晃瓶身直到均勻為止。接著用冷水浸泡約1分鐘,再給寶寶使用。
(註:使用70度以上的高溫為的是防止奶粉受潮產生質變,在這樣的溫度下才能殺死細菌)
 
 
總結語:
大多數媽媽是能滿足寶寶的需求,但真的嘗試後,卻只有少數媽媽是可以全然滿足寶寶,原因在上述已經概約分析過,倘若能克服不眠不休日夜親餵的話,「據說」真正不足的族群只有2%。但由於要能做到的難度太高,以致自以為母乳不足的媽媽們為大宗。追奶於是乎變成母乳媽媽的全民運動了,而其中又以職業婦女的任務更為艱鉅。
 
餵母奶是條很長遠且勞心勞力的工作,我本身也是個職業婦女,為了哺育之路目前仍在努力著。但我相信所有的媽媽們都願意為了寶寶付出,無論最後是餵母奶還是配方奶的媽媽,只要給予充分的愛都是好媽媽,有時候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雖然能餵母奶是很好的選擇,但前提是得有個健康且快樂的媽媽,對孩子的成長才好的!
 
別本末倒置哦~有個健康的媽媽,才會有個健康快樂的寶寶 ^ ^
 
 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 
      補充延伸閱讀母奶文進階篇 :哺育母乳心理建設及基本概念 part2 
 
 
 
 
arrow
arrow

    嘉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0) 人氣()